李白集校注 巻三
訳注解説詩文については、各々のブログ移行する。
ID |
詩體 |
詩題 |
初句 |
|
60 |
楽府 |
遠別離 |
遠別離。 |
|
61 |
楽府 |
公無渡河 ? |
河西來決昆侖 |
|
62 |
楽府 |
蜀道難 |
噫吁(?)。( |
|
63 |
楽府 |
梁甫吟 |
長嘯梁甫吟。 |
|
64 |
楽府 |
鳥夜啼 |
?云城邊烏欲棲 |
|
65 |
楽府 |
烏棲曲 |
姑蘇台上烏棲時 |
|
66 |
楽府 |
戰城南 |
去年戰。 |
|
67 |
楽府 |
將進酒 |
君不見?河之水 |
|
68 |
楽府 |
行行游且獵篇 |
邊城兒。 |
|
69 |
楽府 |
飛龍引二首 其一 |
?帝鑄鼎于荊山 |
|
70 |
楽府 |
飛龍引二首 其二 |
鼎湖流水清且閑 |
|
71 |
楽府 |
天馬歌 |
天馬來出月支窟 |
|
72 |
楽府 |
行路難三首 其一 |
金樽清酒斗十千 |
|
73 |
楽府 |
行路難三首 其二 |
大道如青天。 |
|
74 |
楽府 |
行路難三首 其三 |
有耳莫洗川水 |
|
75 |
楽府 |
長相思 |
長相思。 |
|
76 |
楽府 |
上留田行 |
行至上留田。 |
|
77 |
楽府 |
春日行 |
深宮高樓入紫清 |
|
78 |
楽府 |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一 |
春風東來忽相過 |
|
79 |
楽府 |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二 |
琴奏龍門之綠桐 |
|
80 |
楽府 |
夜坐吟 |
冬夜夜寒覺夜長 |
|
81 |
楽府 |
野田黄雀行 |
游莫逐炎洲翠。 |
|
82 |
楽府 |
箜篌謠 |
攀天莫登龍。 |
|
83 |
楽府 |
雉朝飛 |
麥隴青青三月時 |
|
84 |
楽府 |
上云樂 |
金天之西。 |
|
85 |
楽府 |
白鳩辭 ( 一作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 ) |
鏗鳴鐘。 |
|
86 |
楽府 |
日出入行 ( 一作日出行 ) |
日出東方隈。 |
|
87 |
楽府 |
胡無人 |
嚴風吹霜海草凋 |
|
88 |
楽府 |
北風行 |
燭龍棲寒門。 |
|
89 |
楽府 |
侠客行 |
趙客縵胡纓。 |
|
|
|
|
|
|
1.遠別離
李白集校注 巻三 樂府三十首
錢塘 王綺 撰
遠別離
江淹作古?離梁簡文帝作生?離太/白之??離久?離二作大?本此
遠別離。
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
瀟湘之浦、海水直下萬里深。
誰人不言此離苦、日慘慘兮云冥冥。
猩猩啼煙兮鬼嘯雨、我縱言之將何補。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
權歸臣兮鼠變虎、或言堯幽囚。
舜野死、九疑聯綿皆相似。
重瞳孤墳竟何是、帝子泣兮綠云間。
隨風波兮去無還、慟哭兮遠望。
見蒼梧之深山、蒼梧山崩湘水?。
竹上之?乃可滅、
列女傳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娥皇為后女英為妃水經註大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于湘江神?洞庭之淵瀟湘之浦瀟者水清深也湘中記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矣五色鮮明白沙如霜雪赤崖如朝霞是納瀟湘之名矣故民為立祠于水側焉海水直下二句是/倒裝句法謂生死之?永無見期其苦如海水之深無有底止也慘慘無光貌???晦貌楚辭九嘆雲冥冥/而暗前左思蜀都賦猩猩夜啼劉逵註猩猩生交趾封溪似猿人而能言語夜聞其聲如小兒啼潘岳寡婦賦/仰皇穹兮嘆息李善註皇穹天也史記正義括地志云故堯城在濮陽?城縣東北十五里竹書云昔堯徳衰/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縣西北十五里竹書云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廣??明集汲?/竹書云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今見有囚堯城??按今竹書並無此荒謬之説意者起自六朝君臣之間多/有慚徳乃偽造此辭謂古聖人已有行之者以自文飾其過歟太白雖用其事而以或云冠其上以見其説之/不可信也國語舜勤民事而野死韋昭註野死謂征有苗死于蒼梧之野山海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郭璞註山今在零陵營道縣南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總/名其地為蒼梧也述異記九疑山隔湘江跨蒼梧野連營道縣界九山相似行者望之有疑因名九疑山宋書/舜生于姚墟目重瞳子故名重華楚辭帝子降兮北渚王逸註帝子謂堯女也鮑照詩垂綵緑雲中述異記舜/南巡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與慟哭?下沾竹竹上文為之斑斑然蕭士贇曰此篇/前輩咸以為上元間李輔國張后矯制遷上皇于西内時太白有感而作余曰非也此詩大意謂無借人國柄/借人國柄則失其權失其權則雖聖哲不能保其社稷妻子其禍有必至之勢詩之作其在天寶之末乎按唐/史髙力士傳曰天寶中帝嘗曰朕春秋髙朝廷細務問宰相蕃夷不?付諸將寧不暇耶又嘗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海内無事朕將吐納??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對曰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威權既振誰敢議者/自是國權卒歸于林甫國忠兵權卒歸于禄山舒翰太白熟觀時事欲言則懼禍及已不得巳而形之詩聊以/致其愛君憂國之志所謂皇英之事特借之以引?耳曰日曰皇穹比其君也曰雲比其臣也日慘慘兮雲?/??君昏于上而權臣障蔽于下也猩猩啼烟鬼嘯雨極小人之形容而政亂之甚也堯舜當之亦禪禹而下/乃太白所欲言之事權歸臣下禍必至此詩意切直著明流出?臆非識時憂世之士存懐君忠國之心者其/孰能與于此哉胡震亨曰此篇借舜二妃追舜不及?染湘竹之事言??離之苦并借竹書雜記見逼舜禹/南巡野死之説?綴其問以著人君失權之戒使其詞閃幻可駭增竒險之趣葢體幹于楚騷而韻調于漢/鐃歌諸曲以成為一家語參觀之當得其源流所自
2.
公無渡河
王僧?技録相和歌瑟調三十八曲中/有公無渡河行即箜篌引也古今註箜篌引朝鮮津卒霍里子髙妻麗玉所作也子髙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披髪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呼止之不及遂墮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之作公無渡河之歌聲甚悽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髙還以其聲語妻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墜?飲泣麗玉以其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焉
?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 哮一作吼 )
波滔天。堯咨嗟。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殺湍堙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沙。披發之叟狂而痴。清晨徑流欲奚為。 ( 徑一作臨)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挂(?)于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
初學記按水/經註及山海經註河源出崑崙之墟東流潛行地下至規期山北流/分為兩源一出葱嶺一出于?其河復合東注蒲昌海復潛行地下南出積石山西南流又東迴入塞過燉煌/酒泉張掖郡南與?河合過安定北地郡北流過朔方郡西又南流過五原郡南又東流過雲中西河郡東又/南流過上都河東郡西而出龍門至華?潼?與渭水合又東迴過砥柱及洛陽云云按龍門山在今陜西西/安府韓城縣東北五十里黄河經其間兩岸對峙髙數百尺望之若門禹貢??河積石至于龍門即此是也此/塞外諸河率皆歸此故水勢最盛?道元謂其崩浪萬尋縣流千丈渾洪贔怒?若山騰李復謂禹鑿龍門起/于東受降城之東自北而南兩岸石壁峭立大河盤束于山峽間千數百里至此山開岸澗豁然奔放怒氣噴/風聲如萬雷其險可覩矣史記堯曰嗟四岳湯湯洪水?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漢書夏乗/四載百川是道列女傳塗山氏長女夏禹娶以為妃既生?辛壬癸甲?呱呱泣禹去而治水三過其家不入/其門顔師古漢書註急流曰湍莊子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湖而通四夷九州也陸徳明註堙塞也詩小雅不/敢暴虎不敢馮河毛傳云徒搏曰暴虎徒?曰馮河海?海濵也洛陽伽藍記鉢和山之南界有大雪山朝融/夕結望若玉峰木華海賦或挂?于岑?之峰李善註聲類曰?係也通典箜篌漢武帝使樂人侯調所造以/祀太一或云侯輝所作其聲坎坎應節謂之坎侯聲訛為箜篌侯者因樂工人姓耳古施郊廟雅樂近代専用/於楚聲或謂師延靡靡之樂非也舊説亦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撥彈之如琵琶也蕭士贇曰詩/謂洪水?天下民??天之作?不可違也當地平天成上下相安之時乃無故馮河而死是則所謂自作?/者其亦可哀而不足惜也矣故詩曰旁人不惜妻止之颯當時不靖之人自投天網借以為/?云耳 堙音因鯨音擎?音絹
3.
蜀道難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峨眉?。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九折?巖巒。
捫參?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壁。
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蜀道難
按樂府詩集王僧?技録相和歌瑟調三/十八曲内有蜀道難行樂府古題要解蜀道難備言銅/梁?壘之險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宋景文公筆/記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李白作蜀道/難因用之 噫音衣?音希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峨眉?。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劉逵三都賦註揚雄蜀王本紀/曰蜀王之先名蠶叢栢灌魚鳬蒲澤開明是時人民椎髻?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華陽國志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次王曰栢灌次王曰魚鳬魚鳬田於?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元和郡縣志太白山在?/翔府?縣東南五十里慎?名山記太白山在?翔府?縣東南四十里鍾西方金宿之秀?中諸山莫髙于/此其山?髙寒不生草木常有積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故以太白名上有湫池雖三伏亦凝冰?中遇旱/則登山取湫水山既髙寒冰雪常凝身弱衣薄登山者多死俗傳以為太白神能留人非也鳥道謂連山髙峻/其少低缺處惟飛鳥過此以為徑路總見人跡所不及至也太平寰宇記嘉州峨眉縣有峨眉山按益州記云/峨眉山在南安縣界兩山相對?似蛾眉張華博物志以為牙門山一統志峨眉山在四川眉州城南二百里/來自峨山連岡疊嶂延袤三百餘里至此突起三峯其二峯對峙宛若蛾眉自州城望之又如人之拱揖于前/也華陽國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并將從而/山分為五嶺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九折?巖巒。
捫參?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初學記 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是謂懸車註曰日乗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於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蜀都賦「羲和假道于峻岐陽烏回翼乎髙標??按髙標是指蜀山之最髙而為一方之標識者言也?延濟註以為髙樹之枝恐非蕭士贇曰圖經髙標山一名髙望乃嘉定府之主山?然髙峙萬象在前是亦一説上林賦横流逆折轉騰?冽
司馬彪註逆折旋回也顔師古急就篇註黄鵠一舉千里/其鳴聲鵠鵠云合璧事類鵠禽之大者色白又有黄者善髙翔湖海江漢間有之?雅猿猴屬長臂善嘯便攀/援韻??母猴也似人嚴氏曰?即王孫杜詩胡孫是也爾雅?猿善援郭璞註便攀援也蕭士贇曰黄鶴飛/之至髙者猿?最便捷者尚不得度其險絶可知矣元和郡縣志青泥嶺在興州長舉縣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上多雲雨行者?逢泥?故號為青泥嶺九域志興州有青泥嶺山頂常有烟霧/霰雪中巖聞有龍洞其嶺上入蜀之路爾雅巒山墮郭璞註謂山形長狹者?州謂之巒捫参?井者謂仰視/天星去人不?若可以手捫及之極言其嶺之髙也參井二宿本相近參三星居西方七宿之末占度十為蜀/之分野井八星店南方七宿之首占度三十三為秦之分野青泥嶺乃自秦入蜀之路故舉二方分野之星相/聨者言之漢書豪強脅息顔師古註脅斂也屏氣而息唐髙賦脅息增欷李善註脅息縮氣也胡三省通鑑註/脅息者屏氣鼻不敢息唯兩脅潛動以舒氣息耳 ?音鐃參/音森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李善文/選註巉巖山石髙峻之貌雉子斑古辭雉子髙飛止黄鵠髙飛/已千里雄來飛從雌視張華禽經註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隠化為杜鵑鳥或云杜宇鳥亦云子規鳥至春則啼/聞者悽惻按子規即杜鵑也蜀中最多南方亦有之?如雀鷂而色慘黒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鳴夜啼達旦至/夏尤甚晝夜不止鳴必向北若云不如歸去聲甚哀切王康?詩凝/霜凋朱顔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壁。
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
木華海賦磊??而/相?李善註相?相?也韻??喧聲郭璞江賦?巖?作李善註/?水?巖之聲也 瀑音僕?音灰?音烹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
華陽國志梓潼郡有劒閣道三十里至險/水經註又東南徑小劒戍北西去大劒三十里連山絶嶮飛閣通衢故謂之劒閣也張載銘曰一/人守嶮萬夫?信然故李特至劒閣而嘆曰劉氏有如此地而面?于人豈不奴才也圖書編蜀地之險甲/于天下而劍閣之險尤甲于蜀葢以羣峰劍挿兩山如門信有所謂一夫當?萬夫莫敵者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張載劍閣銘一人荷?萬夫?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左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山海經/圖賛長蛇百尋其?如?飛羣走類靡不?噬極物之惡盡毒之利廣韻吮?也陳子昂書殺人/如麻流血成澤初學記益州記曰錦城在益州南?橋東流江南岸昔蜀時故錦官處也號錦里城?猶在元/和郡縣志錦城在成都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古詩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張衡四愁詩側身西望涕沾裳/ 蕭士贇曰有客曰洪駒父詩話云新唐書嚴武傳武在蜀放肆房?以故宰相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為禮/最厚杜甫然欲殺甫數矣李白作蜀道難者乃為房與杜危之也書據范?雲溪友議言之耳按唐書?言載/李白始自西蜀至京道未甚振因以所業贄謁賀知章
知章覽蜀道難一篇曰子謫仙人也按白本傳天寶初/因??被召亦至長安時往見賀知章則與嚴武帥蜀?月懸?嘗見李集一本于蜀道難題下註諷章仇兼/瓊也考其年月近之矣謂危房杜者非也新唐書第勿深考耳沈存中筆談曰前史稱嚴武為劒南節度不法/李白為作蜀道難按孟?所記白初至京師賀知章聞其名首詣之白出蜀道難讀未畢稱嘆數四時乃天寶/初也嚴武為劒南在至徳以後肅宗時年代甚?小説所記率多舛訛子以何説為是乎予曰以臆斷之其説/皆非也史不足徴小説傳記反足信乎所謂嘗見李集一本于蜀道難下註諷章仇兼瓊者黄魯直嘗於宜州/用三錢買?毛筆為周維深作草書蜀道難亦于題下註云諷章仇兼瓊也然天寳初天下乂安四郊無警劍/閣乃長安入蜀之道太白乃拳拳然欲嚴劍閣之守不知將何所拒乎以此知其不為章仇兼瓊也嘗以全篇/詩意與唐史参考之葢太白初聞禄山亂華天子幸蜀時作也若曰為房?杜甫章仇兼瓊而作何至始引蠶/叢開國終言劍閣之險復及所守匪親化為豺狼等語哉引?非倫是以知其不為章與房杜也唐史哥舒翰/兵敗潼?不守楊國忠首倡幸蜀之策當時臣庶皆非之馬嵬父老遮道諌曰?闕陛下家居陵寢陛下墳墓/今捨此欲何之又告太子曰若殿下與至尊皆入蜀中原百姓誰為主建寧王?亦曰今殿下從至尊入蜀若/賊兵燒絶棧道則中原之地拱手授賊既上至扶風士卒潛懷去就往往言不遜比至成都而從官及六軍至/者千三百人而已太白深知幸蜀之非計欲言則不在其位不言則愛君憂國之情不能自巳故作詩以達意/也噫吁?危乎髙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極路險難之形容言當時欲從君于難者至蜀之難如上天之難/也蠶叢及魚鳬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不與秦塞通人烟言?爾之蜀僻在一隅自古聲教所不?雖/秦塞之近且不相通非可為中國帝王之都也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横絶峨眉?言五丁未開道之前惟長/安正西太白山僅有鳥道可以横絶峨眉之?非人跡所能往來也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言五丁既開道之後梯棧相連始與秦通今焉安處于蜀設若燒絶棧道則中原道斷矣上有六龍回日之髙/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言其險上際于天下極于地也黄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猴欲度愁攀援言鳥獸猶憚/其險人其可知也青泥何盤盤百?九折?巖巒?言蜀道險難之所也捫参?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與井為蜀分野捫參?井言環蜀之境道里險難所在皆然令人脅斂屏氣而息惟有撫膺長嘆而巳也問/君西?何時還君字實指明皇非泛然而言猶杜子美北征詩恐君有遺失及君誠中興主之義言既西幸蜀/矣何時可還中原而為生靈之主也畏途巉巖不可攀言忠臣義士雖欲從君于難道路險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但見悲烏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言朝夕之間空山叢木惟有禽鳥飛鳴則/人跡之稀少可知也復申之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言其險之極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使人聴此凋朱顔/乃太白自述感傷於心而形諸顔色也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絶壁飛湍瀑流争喧??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備言蜀道險難之?疏?之臣若白者雖欲從君於難胡為而能/來也劍閣?嶸而崔嵬一夫當?萬人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言賛帝幸蜀者不過謂有劍閣之險而/已然守?者任非其人豺狼反噬此則尤可憂也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言蜀與羌夷雜處/如虎如蛇朝夕皆當避之其或變生肘腋是又可憂之大者也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言蜀都之樂不如早/還中國之樂也復申之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再言之不足故三言之謂從君于難者至/蜀之難真如上天之難矣夫如是則白也側身西望吾君惟有長嘆咨嗟以致吾惓戀之意云耳詩意亦微而/顯矣客曰是則然矣上皇西巡南京歌胡為而作耶予曰蜀道難是初聞上皇倉卒幸蜀之時見得事理不便/者如此情發于中不得巳而言也西巡南京歌是事已定之後所作成事不?遂事不諌朝廷處分已定何必/更為異議乎客又曰太白為宋中丞撰請都金陵表胡為稱美蜀中欲使上皇安居之耶予曰操辭者太白也/命意者宋中丞也太白方依于中丞乃不從中丞之意而自為異論乎此又不待辨而自明者也胡震亨曰此/詩説者不一有謂為嚴武鎮蜀放恣危房?杜甫而作者出范?雲溪友議新史所採也有謂為章仇兼瓊作/者沈存中洪駒父駁前説而為之説者也有謂諷??宗幸蜀之非者蕭士贇註語也兼瓊在蜀無據險跋扈之/跡可當斯語而嚴武出鎮在至徳後??宗幸蜀在天寶末與此詩見賞賀監在天寶初者年?亦皆不合則此/數説似並屬揣摩愚謂蜀道難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陳間擬者不乏?必盡有為而作白蜀人自為蜀詠耳言/其險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風人之義?矣必求一時一人之事以實之/不?失之鑿乎 吮徂?切前上聲
4.
梁甫吟
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
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
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
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羣雄。
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震天鼓。
帝傍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
?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
??磨牙競人肉,?虞不折生草莖。
手接飛?搏彫虎,側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楚弄兵無劇孟,亞夫?爾爲徒勞。
梁甫吟,聲正悲。
張公兩龍劒,神物合有時。
風雲感會起屠釣,大人???當安之。
梁甫吟
按樂府詩集古今樂録曰王僧?技録相/和歌楚調曲有梁父吟行今不歌謝逸希琴論曰諸葛亮作梁父吟陳武?傳曰武常騎驢/牧羊諸家牧豎數十人或有知歌謠者武遂學太山梁甫吟幽州馬客吟及行路難之屬蜀志曰諸/葛亮好為梁甫吟然則不起于亮矣李勉琴説曰梁甫吟曽子撰琴操曰曽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凍旬日不得歸思其父母作梁山歌蔡?琴頌曰梁甫悲吟周公越裳西溪叢語樂府解題有梁父/吟不知名為梁父吟何義張衡四愁詩云欲往從之梁父艱註云泰山東岳也君有徳則封此山願/輔佐君王致于有徳而為小人讒邪之所阻梁父泰山下小山名諸葛亮/好為梁父吟恐取此義
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
楚辭恐溘死而/不得見乎陽春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
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綸。
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
韓詩外/傳太公望少為人壻老而見去屠牛朝歌賃于棘津釣于?溪/文王舉而用之封于齊路史註冀之棗陽東北二十里有棘津城?望乞食于此有賣漿臺水經註徐廣曰棘/津在廣川司馬彪曰縣北有棘津城?尚賣食之困疑在此也劉澄之曰?郡?縣東北有棘津亭故邑也?/尚所困處也司馬遷曰?望東海上人也老而無遇以釣干周文王又云?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七十則屠/牛朝歌行年九十身為帝師史記?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濵耳若是者交疏也已説而立為太/師載與?歸者其言深也風期猶風度也晉書習鑿齒風期俊邁世説註文遁風/期髙亮周易大人虎變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
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羣雄。
史記?/生食其者陳留髙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縣/中皆謂之狂生沛公畧地陳留郊麾下騎士適?生里中子也?生見謂之曰若見沛公謂曰臣里中有?生/年六十餘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生自謂我非狂生騎士從容言如?生所誡者沛公至髙陽傳舍使人召?/生?生至入謁沛公方倨牀使兩女子洗足而見?生?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于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生上坐謝之?生因言六國縱横時沛公喜號為廣/野君嘗為説客馳使諸侯漢三年漢王使?生説齊王伏軾下齊七十餘城又曰初沛公引兵過陳留?生踵/軍門上謁使者入通沛公方洗問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曰?貌類大儒衣儒衣冠側注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使者出謝?生瞋目按劒叱使者曰吾髙陽酒徒非儒人也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復入報曰客天下壯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謁沛公遽延入鄭氏曰魄音薄應邵註落魄志行衰惡/之貌也顔師古註落魄失業無次也鄭音是漢書髙祖為人隆準而龍顔應邵註隆髙也準?權準也李斐註/準鼻也?邁?詩正為隆準公杖?入紫微南史騁黄馬之劇談縱碧?之雄辯左傳免胄而趨風杜預註疾/如風也漢書髙祖?子悼惠王王齊七十二城 準音拙
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震天鼓。
帝傍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
?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者怒。
後漢書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翼以成其所志耳初學記雷天之?也雷神曰雷公顧凱之電電賦??輪轉?閃羅曜/廣韻??大聲也神異經東王公與玉女投壺?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嘘矯出而脱誤不投/者天為之笑張華註言笑者天口流火?灼今天不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漢書雷電晦?顔師古註晦?謂/暗也後漢書?闔九重章懐太子註?闔天門也淮南子道出一原通九門髙誘註九門天之門也?肩吾詩/鉤陳萬乗轉?闔九門通説文?閉門隸也 ?音烹?音/?
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
??磨牙競人肉,?虞不折生草莖。
手接飛?搏彫虎,側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
?楚弄兵無劇孟,亞夫?爾爲徒勞。
列子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者/山海經少咸之山有獸焉其?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即??也餘/詳大獵賦註陸?詩疏?虞即白虎也黒文尾長于?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有徳則見應信而至者也張衡/思??賦註尸子中黄伯曰予左執太行之?而右搏彫虎惟象之未與吾心試焉有力者則又願為牛欲與象/?以自試今二三子以為義矣將烏乎試之夫貧窮太行之?也疎賤義之彫虎也而吾日遇之亦足以試之/?國有石焦原者廣五十?臨百仞之溪?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子者獨却行齊踵焉所以稱於世夫義/之為焦原也亦髙矣賢者之于義必且齊踵此所以服一時也太平寰宇記焦原在?縣南三十六里俗名横/山抱朴子愚夫行之自矜為豪漢書司馬遷傳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晏子春秋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摶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因請/公使人少餽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公孫接曰接一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却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冶逆流百?順流九里得?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冶視之則大?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亦反其桃挈領而死公?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諸葛亮梁父吟?出齊南城遥望蕩?里里中有三墳??正相似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絶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有此謀相國齊晏子漢書?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乗傳東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楚舉大事而不求劇孟吾知其無能為已天下騷動大將軍得之若一敵國云説文?嗤/笑也王逸楚辭註楚人謂相?笑曰?此節詩意婉轉曲折若斷若聨驟讀之?不知為何語以意逆之大抵/謂君既不能照鑒我之精誠我亦無容以國事為憂何則廷臣之中賢奸不一其傾險一流如食人之惡獸一/犯其怒立見死亡其忠良一流則専一保全善類如?虞之不肯有傷草木我處貧窮疎賤之中而確然踐義/以行雖履險犯難亦所不忌然揣時度勢在智者惟有巻而懷之一著若不顧利害逞其豪氣直言峻節以蹈/危機則愚甚矣世人見我處而不出輕我如鴻毛是豈知予之心哉試觀古來如公孫接等為時相所忌致之/死地初不費力我安可復蹈其覆轍耶若夫愛惜人才之大臣知士之用與不用實有?于國家大計而思得/人為我用如周亞夫得一劇孟而以為喜者世固不乏也我亦俟之而巳來?音札?/音與劇音極?呼 切海平聲
梁甫吟,聲正悲。
張公兩龍劒,神物合有時。
風雲感會起屠釣,大人???當安之。
晉書?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者皆以?/方強盛未可圖也惟張華以為不然及?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凶因登樓仰觀煥曰僕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劒之精上/徹于天耳華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煥以南昌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劍光芒艷發遣使送一劍并士與華留一自佩或謂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將亂張公當受其禍此劍當撃徐君墓樹耳靈異之物終當化去不永為人服也華得寶劍愛之常置座側/報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爽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墜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蟠?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光彩照水波浪驚沸爽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乎後漢書咸能感?風雲奮其智也/勇?不安貌書曰邦之??易曰困于?脆其義一
何蕭士贇曰長嘯梁父吟何時見陽春者?有志之士/ 時而遇主也君不見兩段聊自慰解謂太公之老食其之狂當時視為尋常落魄之人猶遇合如此則為士/者終有遇合之時也我欲攀龍見明主于時事有所見而欲告于君也雷公??震天?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爍晦?起風雨?權奸女謁用事政令無常也?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者怒?言路/壅塞下情不得以上達而言者往往獲罪于權近也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太白灼見當時貴妃/國忠林甫禄山竊弄權柄禍巳胎而未形欲諌則言無證而不信?使君不鑒吾之誠則正所謂杞人憂天之/類耳??磨牙競人肉?虞不折生草莖嘆當時小人在位為政害民有如??磨牙競食人肉使有道之朝/則當仁如?虞雖生草不履況肯以肉為食哉況肯輕殺一士哉手接飛?摶雕虎側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巻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白意謂當有道之朝得君而佐之為國出力/刺奸?邪不憚勤勞如接搏?虎雖側足焦原未足言苦今時事若此則當巻其智而為愚乃為人豪世不我/知謂為真愚而輕我如鴻毛我亦卒不改行者思古之壯士勇力如此一忤齊相用計殺之特費二桃特不勞/力白也?不巻其智而懷之適足使權近得以甘心焉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爾為徒勞又自慰解當國/者終須得人為用必有遇合之時也梁甫吟聲正悲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風雲感?起屠釣大人?當/安之申言有志之士終當感?風需如神劍之?合有時則夫大人君子遭時屯否??不安且當安時以俟/命可也??按蕭氏解?虞數句似與詩意不甚相合當分?觀之/?音?
5.
烏夜啼
?雲城邊烏欲棲,歸飛??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一作「欲?遼西」〉?如雨。
烏夜啼
樂府古題要解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所/造也宋元嘉中徙彭城王義康于豫章郡義慶時為江州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怪之徴還宅/義慶大懼妓妾聞烏夜啼叩齋閣云明日應有赦及旦改南?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詞云籠??/不開夜夜望郎來亦有烏棲曲不知與此同否樂府詩集古今樂録曰/西曲歌有烏夜啼
?雲城邊烏欲棲,歸飛??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一作閨中織/婦秦家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一作「欲?遼西」〉?如雨。
一作停梭向人問故夫知在?西?/如雨又悵然憶?人一作悵然望?人一作問人憶故夫又獨宿孤房一作獨宿空堂一作/知在流沙一作欲説遼西 ?均詩惟聞??城上烏晉書竇滔妻蘇氏始平人名蕙字若蘭善屬文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文旋圖詩以贈?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悽?凡八百四十字/?信詩彈琴蜀郡卓家女織錦秦川竇氏妻胡三省通鑑註?中之地沃野千里秦之故國/謂之秦川魏武帝詩?嘆?如雨
6.
烏棲曲
姑蘇臺上烏棲時,?王宮裏醉西施。
?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烏棲曲
梁簡文帝梁元帝蕭子顯並有此題之作/樂府詩集列于西曲歌中烏夜啼之後
姑蘇臺上烏棲時,?王宮裏醉西施。
?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述異記?王夫差/築姑蘇之臺三年乃成周旋詰曲横亘五里崇飾土木殫耗人力官妓千/人上?立春宵?為長夜之飲造千石酒鍾作天池池中造青龍舟舟中盛陳妓樂日與西施為水嬉晉書?/歌雜曲並出江南漢書為我楚舞江總詩?水銀箭莫相催鮑照詩金壺?夕淪劉良註金壺貯刻漏水者以/銅為之故曰金壺本事詩李白初自蜀至京師賀知章見其烏棲曲嘆賞苦吟曰此詩可以泣/鬼神矣或言是烏夜啼二篇未知孰是
7.
戰城南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惟見白骨?沙田。
秦家築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挂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戰城南
按宋書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中有戰城南/曲樂府古題要解戰城南其辭大畧言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得葬為烏鳥所食/願為忠臣朝出攻戰而暮不得歸也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惟見白骨?沙田。
秦家築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挂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太平寰宇記桑乾河在朔州/馬邑縣東三十里源出北山下一統志桑乾河在山西大同府城南六十里源出馬/邑縣北洪濤山下與金龍池水合流東南入蘆溝河漢書西域傳其河有兩源一出?嶺山一出于?于?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嶺河合東注蒲昌海太平寰宇記西河舊事云?嶺在燉煌西八千里其山髙大上悉/生?故曰?嶺河源潛發其嶺分為二水涼州異物志云?嶺水分流東西西入大海東為河源張騫使大宛/而窮河源謂極于此不達崑崙也説苑武王伐紂風霽而乗以大雨散宜生曰此其妖歟武王曰非也天洗兵/也左思魏都賦洗兵海島李善註魏武兵接要曰大將將行雨濡衣冠是謂洗兵後漢書西域傳條支國城在/山上周圍四十餘里臨西海海水曲環其南及東北三面路絶惟西北隅通陸道元和郡縣志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時羅漫山在伊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史記索隠西/河舊事云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界上東西二百餘里南北百里有松栢五木美水草冬温夏涼宜畜牧養一/名天山亦曰白山也王褒四子講徳論匈奴百蠻之最強者也其耒耜則弓矢鞍馬播種則捍絃掌拊收秋則/奔狐馳兔穫刈則顛倒殪仆太白匈奴以殺戮為耕作二語葢本于此而鍛錬之妙更覺精采不侔史記秦巳/并天下乃使?恬將三十萬衆北逐戎?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至遼東延衰萬餘里漢書/音義文穎曰邊方備胡寇作髙土櫓櫓上作桔?桔?頭?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舉之以相/告曰烽古戰城南詞梟騎格?死駑馬徘徊鳴章懷太子後漢書註相拒而殺之曰格六韜聖人號兵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蕭士贇曰開元天寶中上好邊功征伐無時此詩葢以/諷也 乾音干
8.
將進酒
君不見,?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讙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9.
將進酒
一作惜空酒樽樂宋書漢?吹鐃歌十八/曲有將進酒曲 府詩集將進酒古詞云將進酒乗大白大畧以飲酒放歌為言宋何承天/將進酒篇曰將進酒慶三朝備繁禮薦佳肴則言朝?進酒且以濡首荒志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陽輕薄子但叙?樂飲酒而已
君不見,?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財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又用一作開),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讙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曹植詩中厨?豐膳烹羊宰肥牛世/説註鄭???傳曰袁紹辟??及去餞之城東欲??必醉?者三百餘人皆離席奉觴自旦及/暮度??飲三百餘杯而温克之容終日無怠陳暄與兄子秀書鄭康成一飲三百杯吾不以為多岑夫子即集/中所稱岑徴君是丹丘生即集中所稱元丹丘是皆太白好友也鮑照詩為君歌一曲禮記傾耳聴之不可得/而聞也何晏論語註饌飲食也左思?都賦矜其宴居則珠服玉饌李周翰註玉饌言珍美可比于玉曹植以/太和六年封為陳王其所作名都篇有曰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干李善註平樂觀名五花馬謂馬之毛色作/五花文者讀杜甫髙都??馬行云五花散作雲滿身厥?可覩矣杜陽雜編謂代宗御馬九花?以身被九/花故名亦是此義或謂據圖畫見聞志云唐開元天寶之間承平日久世尚輕肥三花飾馬舊有家藏韓幹畫/貴戚閲馬圖中有三花馬兼曾見蘇大參家有韓幹畫三花御馬晏元獻家張萱畫?國出行圖中有三花馬/三花者剪?為三瓣白樂天詩云?箋裁五色馬?剪三花乃知所謂五花者亦是剪馬?為五瓣耳其説亦/通蕭註謂其義出於隋丹元子?天歌五个吐花王良文言馬之紋上應星宿而嗤杜註無舉此者則大/謬矣史記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
10
行行遊且獵篇
邊城兒,生年不讀一字書,但將遊獵誇輕?。
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
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弓彎滿月不?發,雙?迸落連飛?。
海邊觀者皆辟易,猛氣英風振沙磧。
儒生不及游?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行行且?獵篇
胡震亨曰行行且?獵篇始梁劉/孝威其辭詠天于?獵事太白詠邊城兒?獵/為不同耳韻??捷也梁簡/文帝詩邊秋胡馬肥漢書?善國多白草孟康註白草草之白者顔師古/註白草似莠而細無芒其乾熟時正白色牛馬所嗜也
邊城兒,生年不讀一字書,但將遊獵誇輕?。
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躡影何矜驕。
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弓彎滿月不?發,雙?迸落連飛?。
海邊觀者皆辟易,猛氣英風振沙磧。
儒生不及游?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曹植七?忽躡景而輕?逸奔驥而超遺風李善註景/日景也躡之言疾也廣韻鞘鞭鞘也蕭士贇曰滿月彎弓圓滿之?子虚賦弓不?發中必決眥列子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纎?乗風振之連雙?於青雲之際???也詳見大獵賦註韻??鳴鏑也或作辟易却退/而易其本處詳見二巻註孔稚珪北山移文張英風於海甸沙磧即沙漠也唐人多變稱沙磧唐書秦隴以西/多沙磧少行人胡三省通鑑註磧大磧也即所謂大漠荀悦漢紀立氣勢作威福結私交以立?於世者謂之/??漢書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跡/?音?鞘音梢?音囂辟音闢磧音
11.
飛龍引二首 其一
?帝鑄鼎於?山,?丹砂。
丹砂成?金,騎龍飛上太清家。
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綵女顏如花。
飄然揮手凌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
登鸞車,侍軒轅。
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閑,軒轅去時有弓劒。
古人傳道留其間,後宮嬋娟多花顏。
乘鸞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
造天關,聞天語,長雲河車載玉女。
載玉女,過紫皇,紫皇乃賜白兔所擣之藥方,後天而老彫三光。
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
飛龍引二首
按樂府詩集飛龍引乃琴曲歌辭太/白二篇皆借黄帝上昇事為言乃?仙詩/也
其一
?帝鑄鼎於?山,?丹砂。
丹砂成?金,騎龍飛上太清家。
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綵女顏如花。
飄然揮手凌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
登鸞車,侍軒轅。
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史記黄帝採首山銅鑄鼎于?/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騎羣臣後?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抜墮墮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李少君言上曰祠竈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黄金黄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益?而海中蓬?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黄帝是也黄帝九鼎神丹經乗雲駕龍上下太清梁豫章/王詩雲悲海思徒?抑抱朴子黄帝以千二百女昇天鮑照詩合神丹戲紫房紫房綵女弄明?宋之問詩越/女顔如花陸機詩輕舉乗紫霞曹植洛神賦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延濟註縱體輕舉之貌太平御覽尺素訣/曰太微天帝登白鸞之車駕黒羽之?史記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有土徳之瑞故號黄帝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閑,軒轅去時有弓劒。
古人傳道留其間,後宮嬋娟多花顏。
乘鸞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
造天關,聞天語,長雲河車載玉女。
載玉女,過紫皇,紫皇乃賜白兔所擣之藥方,後天而老彫三光。
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
通典??農郡湖城縣故曰/胡漢武帝更為湖縣有?山黄帝鑄鼎于?山其下曰鼎湖即此也九域志陜州/陜郡有鼎湖黄帝采首山之銅鑄鼎于?山之下帝升天因名其地史記正義括地志云湖水源出?州湖城/縣南三十五里夸父山北流入河即鼎湖也聞者是水止而不動之意陸機詩惠心清且閒水經註黄帝崩惟/弓劍存焉故世稱黄帝仙矣韻?嬋娟美好貌宋書堯夢攀天而上漢武内傳上元夫人歌???之曲曰負笈造/天?借問太上家列子化人之?出雲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望之若屯雲焉此言屯雲河車言車之多若屯/雲也楚辭建日月以為葢兮載玉女於後車?氏春秋身好玉女髙誘註玉女好女也仙傳多稱侍女為玉女/亦是此義謂其美如玉也沈約郊居賦降紫皇於天闕延二妃於湘渚太平御覽秘要經曰太清九?皆有僚/屬其最髙者稱天皇紫皇玉皇古董逃行教?凡吏受言採取神藥若木端白兔長跪??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服此藥可得神仙拾遺記服之得道後天而老初學記日月星謂之三辰亦曰三光楊齊賢曰凋三光/者言三光有時凋落而真身則常存也太平廣記西王母所居?室九層??室紫翠丹房左帶瑶池右環翠水/司馬相如大人賦吾乃今日覩西王母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所謂蛾眉蕭颯如秋霜即白首之意嫌王/母已有衰老之容以反明軒轅之後天而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