訳注解説 Blog記事一覧表

     李白詩 744年(天寶三年)44歳の時の作品

李白詩 744年の作品










744年-001卷176_7送賀監歸四明應制(卷十七(二)一○○四)
744年-002卷176_12送賀賓客歸越(卷十七(二)一○一○)
744年-003卷164_39還山留別金門知己(卷十五(一)九一○)
744年-004卷179_16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卷二十(二)一一七○)(從郁賢皓《謫仙詩豪李白》?)
744年-004-#2卷179_16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卷二十(二)一一七○)(從郁賢皓《謫仙詩豪李白》?)
744年-004-#3卷179_16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卷二十(二)一一七○)(從郁賢皓《謫仙詩豪李白》?)
744年-005-#1卷179_5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卷二十(二)一一五三)
744年-005-#2卷179_5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卷二十(二)一一五三)
744年-006卷182_22.1-#1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卷二三(二)頁一三三一)(從郁賢皓《謫仙詩豪李白》?)
744年-006-#2卷182_22.1月下獨酌四首 其一 (卷二三(二)頁一三三一)(從郁賢皓《謫仙詩豪李白》
744年-007-#1卷182_22.2 月下獨酌四首 其二-#1卷二三(二)頁一三三二)
744年-007-#2卷182_22.2 月下獨酌四首 其二-#2 (卷二三(二)一三三二)
744年-008卷182_22.3月下獨酌四首 其三(卷二三(二)一三三三)
744年-009卷182_22.4 月下獨酌四首其四(卷二三(二)一三三三)
744年-009-#2卷182_22.4月下獨酌四首 其四 -#2(卷二三(二)一三三三)
744年-010卷163_8于?採花(卷四(一)二九三)
744年-011卷168_37口號贈楊?君(卷九(一)六五九)
744年-012-#1卷172_6-#1夕霽杜陵登樓寄韋?(卷十三(一)八三一)
744年-012-#2卷172_6-#2夕霽杜陵登樓寄韋?(卷十三(一)八三一)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字解集】
744年-013卷162_11天馬歌(卷三(一)二三四)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625
744年-013-#2卷162_11-#2天馬歌(卷三(一)二三四)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685
744年-013-#3卷162_11-#3天馬歌(卷三(一)二三四)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691
744年-013-#4卷162_11-#4天馬歌(卷三(一)二三四)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697
744年-013-#5卷162_11-#5天馬歌(卷三(一)二三四)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709
744年-013-#6卷162_11天馬歌 【字解集】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715
744年-014-#1卷161_5-#1「太白何蒼蒼」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五)(卷二(一)一○二)
744年-014-#2卷161_5-#2「太白何蒼蒼」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五)(卷二(一)一○二)
744年-014-#3卷161_5-#3【字解集】 古風五十九首之五(卷二(一)一○二)「太白何蒼蒼」詩 
744年-015-#1卷165_34-#1少年行(卷六(一)四五八)(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二)九四八)
744年-015-#2卷165_34-#2少年行(卷六(一)四五八)(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二)九四八)
744年-015-#3卷165_34-#3少年行(卷六(一)四五八)(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二)九四八)
744年-015-#4卷165_34-#4少年行(卷六(一)四五八)(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二)九四八)
744年-016-#1卷164_5-#1白馬篇(卷五(一)三五七)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763
744年-016-#2卷164_5-#2白馬篇(卷五(一)三五七)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769
744年-017卷177_03白雲歌,送友人(卷十八(二)一○四八)
744年-018卷166_41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卷七(一)五二六)
744年-019卷166_41白鼻?(卷六(一)四三八)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787
744年-020卷165_14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卷三(一)二六四)
744年-020卷165_14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卷三(一)二六四) -#2
 白馬篇・白雲歌など【字解集】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7805
744年-021卷162_22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卷七(一)四八八)
744年-021-#2卷162_22 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卷七(一)四八八) -#2 
744年-021-#3卷162_22 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卷七(一)四八八) -#3
744年-021-#4卷162_22 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卷七(一)四八八) -#4
744年-022-#1卷166_28 -#1 羽林范將軍畫讚(卷二八(二)一六二四) -#1
744年-022-#2卷166_28 -#2 羽林范將軍畫讚(卷二八(二)一六二四) -#2
744年-022-#3卷166_28 -#3 羽林范將軍畫讚(卷二八(二)一六二四) -#3
744年-023卷176_151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二首其一(卷十七(二)頁一○一七)
744年-024-#1卷176_152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二首其二(卷十七(二)頁一○一八)-#1
744年-024-#2卷176_152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二首其二(卷十七(二)頁一○一八)-#2
744年-025-#1卷168_35走筆贈獨孤?馬(卷九(一)六五三)-#1
744年-025-#2卷168_35走筆贈獨孤?馬(卷九(一)六五三)-#2
744年-026卷180_8杜陵絶句(卷二一(二)一二一八)
744年-027-#1卷164_2君子有所思行(卷五(一)三四九)-#1
744年-027-#2卷164_2君子有所思行(卷五(一)三四九)-#2
744年-027-#3卷164_2君子有所思行(卷五(一)三四九)-#3
744年-021〜022まで【字解集】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羽林范將軍畫讚
744年 023-025まで【字解集】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二首・走筆贈獨孤?馬
744年 026-027まで【字解集】杜陵?句・君子有所思行
 
 
29
 
744年-028卷183_24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卷二四(二)一四二一)
744年-029-#1卷一六四_39東武吟(卷五(一)三九八)-#1
744年-029-#2卷一六四_39東武吟(卷五(一)三九八)-#2
744年-029-#3卷一六四_39東武吟(卷五(一)三九八)-#3
744年-029-#4卷一六四_39東武吟(卷五(一)三九八)-#4
744年-030卷164_9來日大難(卷五(一)三六八)-#1
744年-030卷164_9來日大難(卷五(一)三六八)-#2
7967 744年-030卷164_9來日大難(卷五(一)三六八)-#3
744年-031卷161_38「孤蘭生幽園」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三十八)(卷二(一)一六○)
744年-集05【字解集】a初出金門・b東武吟・c來日大難・d古風三十八
744年-032卷166_25 -#1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鸚百囀歌(卷七(一)四八二)
744年-032卷166_25 -#2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鸚百囀歌(卷七(一)四八二)
744年-033卷176_17-#1 送于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卷十七(二)一○二一)
744年-033卷176_17送于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2(卷十七(二)一○二一)
744年-034卷176_21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卷十七(二)一○二六)
744年-035卷176_30 1送長沙陳太守二首其一(卷十七(二)頁一○三五)
744年-036卷176_30 2送長沙陳太守二首其二(卷十七(二)頁一○三六)
744年-037卷176_24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卷十七(二)一○二九)
744年-037卷176_24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卷十七(二)一○二九)
744年-集06字解集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送于十八・送白利・送長沙陳太守・送祝八之江東賦
744年-038卷176_19送族弟綰從軍安西(卷十七(二)一○二三)
744年-039-#1卷176_13送張遙之壽陽幕府 #1(卷十七(二)一○一四)
744年-039-#2卷176_13送張遙之壽陽幕府 #2(卷十七(二)一○一四)
744年-040卷176_10 送程劉二侍御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卷十七(二)一○○七)
744年-041卷162_16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一(卷三(一)二五一)
744年-042卷162_15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二(卷三(一)二五二)
744年-043卷163_15 春日行(卷三(一)二四九)-#1
744年-043卷163_15春日行(卷三(一)二四九)-#1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081
744年-043卷163_15春日行(卷三(一)二四九)-#3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093
744年-集06 【字解集】送族弟綰・送程劉二侍御・前有樽酒行・春日行
744年-044卷184_33相逢行(卷四(一)三○五)
744年-045卷161_8陌上贈美人(卷二五(二)一四七八)
744年-045-2-#1巻一六八08卷161_8 《古風,五十九首其八》 (卷二(一)一○七)
744年-045-2-#2巻一六八08卷161_8 《古風,五十九首其八》 (卷二(一)一○七)
744年-046-#1卷182_48秋夜獨坐懷故山(卷二三(二)一三五七)
744年-046-#2卷182_48秋夜獨坐懷故山(卷二三(二)一三五七)
744年-047-#1卷164_7怨歌行(卷五(一)三六一)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141
744年-047-#2卷164_7怨歌行(卷五(一)三六一)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147
744年-048卷172_5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卷十三(一)八三○)
744年-集07字解集a相逢行-b陌上贈美人-c古風其八-d秋夜獨坐懷-e怨歌行-f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744年-049卷161_56「越客採明珠」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五十六)(卷二(一)一八四)
744年-050卷179_12朝下過盧郎中敘舊遊(卷二十(二)一一六六)
744年-051卷180_9登太白峰(卷二一(二)一二一九)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177
744年-052卷161_39「登高望四海」詩 古風五十九首之三十九 (卷二(一)一六一)
744年-053卷163_4陽春歌(卷四(一)二八六)
744年-054卷182_501 憶東山二首其一(卷二三(二)頁一三六一)
744年-055卷182_502 憶東山二首其二(卷二三(二)頁一三六二)
744年-集08【字解集】a古風五十九首之五十六 b朝下過盧郎 c登太白峰 d古風三十九 e陽春歌 f憶東山二首其二 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207
744年-056巻161_37「燕臣昔慟哭」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三十七)(卷二(一)一五九)
744年-056-#2巻161_37「燕臣昔慟哭」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三十七)(卷二(一)一五九)
744年-057-#1卷166_27?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卷七(一)四八六)
744年-057-#2卷166_27?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卷七(一)四八六)
744年-057-#3卷166_27?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卷七(一)四八六)
744年-058卷184_11題東谿公幽居(卷二五(二)一四五一)
744年-059-#1卷168_13贈韋祕書子春二首其一(卷九(一)六一五)
744年-059-#2卷168_13贈韋祕書子春二首其一(卷九(一)六一五)
744年-059-#3卷168_13贈韋祕書子春二首其一(卷九(一)六一五)
744年-059-#4卷168_13贈韋祕書子春二首其二(卷九(一)六一五)
744年-集09字解集a古風五十九首之三十七,b?歌行,c題東谿公幽居,d贈韋祕書子T
744年-060卷168_18贈郭將軍(卷九(一)六二三)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279
744年-061卷168_22贈崔侍御(卷九(一)六二八)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285
744年-062-#1卷168_34贈崔侍御(卷九(一)六五一)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291
744年-062-#2卷168_34贈崔侍御(卷九(一)六五一)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297
744年-063-#1卷168_32贈參寥子(卷九(一)六三九)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303
744年-063-#2卷168_32贈參寥子(卷九(一)六三九)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309
744年-064卷168_15贈盧?君昆弟(卷九(一)六四九)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315
744年-064卷168_15贈盧?君昆弟(卷九(一)六四九)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321
贈薛校書
我有?越曲,無人知此音。
姑蘇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誇觀濤作,空鬱釣鼇心。
舉手謝東海,?行歸故林。
744年-065卷168_19贈薛校書(卷九(一)六一九)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321
駕去?泉後贈楊山人
少年落魄楚漢間,風塵蕭瑟多苦顏。
自言管葛竟誰許,長吁莫錯還閉關。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
幸陪鸞輦出鴻都,身騎飛龍天馬駒。
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璋紫綬來相趨。
當時結交何紛紛,片言道合惟有君。
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
744年-066卷176_6?陵行送別(卷十七(二)一○○三)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333
は陵行送別 
送君?陵亭,?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愁?不忍聽。
744年-集10【字解集】a. 贈郭將軍 b. 贈崔侍御 C.贈參寥子 d.贈盧?君昆 e.贈薛校書  d。?陵行送別 
744年-067巻161_40「鳳飢不啄粟」詩(古風五十九首之四十)(卷二(一)一六三)
四十
鳳飢不啄粟,所食唯琅?。
焉能與羣?,刺蹙爭一餐。
朝鳴崑丘樹,夕飲砥柱湍。
歸飛海路遠,獨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晉,結交青雲端。
懷恩未得報,感別空長歎。
744年-068巻161_44「榊f紛??」詩(古風五十九首之四十四)(卷二(一)一六九)
四十四
榊f紛??,繚繞松栢枝。草木有所託,?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歎?菲詩。玉顏?紅彩,雲髮非素絲。
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爲。
744年-069全唐文卷0349-5早夏于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卷二七(二)一五七五)
744年-069-#2全唐文 卷0349-5早夏于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卷二七(二)一五七五)
744年-069-#2全唐文卷0349-5早夏于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卷二七(二)一五七五)
744年-069-#4全唐文卷0349-5早夏于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卷二七(二)一五七五)
744年-069-#5全唐文卷0349-5早夏于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卷二七(二)一五七五)
早夏於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
《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窮此道者,其惟傅侯耶?侯篇章驚新,海?稱善,五言之作,妙?當時。陶公鬼田園之能,謝客慚山水之美。佳句籍籍,人為美談。前許州司馬宋公,蘊冰清之姿,重傅侯玉潤之コ,妻以其子。鳳凰於飛,潘、楊之好,斯為睦矣。仆不佞也,忝於芳塵,宴同一筵,心契千古。清酌連曉,元談入微,歡攜無何,旋告?拆。將軍叔英略蓋古,英明洞神,天王貴宗,誕育賢子。八龍搶G以列次,五色相輝而有文。會言高樂,曉餞金門,洗コ弦觴,怡顏朱明。草木已盛,且江嶂若畫,賞盈前途,自然屏間坐遊,鏡裹行到,霞月千里,足供文章之用哉!征帆空懸,落日相迫,二季揮翰,詩其贈焉。
744年-集11字解集A.古風五十九首之四十 B.古風五十九首之四十四 C.早夏于將軍叔宅
744年-070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744年-070-#2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744年-070-#3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744年-070-#4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744年-070-#5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744年-070-#6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744年-070-#7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744年-070-#8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744年-070-#9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744年-070-#10全唐文卷0350-24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卷三○(二)一七三四詩文補遺)
唐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嗚呼!紫陽,竟夭其誌以默化,不昭然白日而昇九天乎?或將潛賓皇王,非世所測,〈(闕十一字)〉。挺列仙明拔之英姿,明堂平白,長耳廣?,揮手振骨,百關有聲,殊毛秀采,居然逸異,〈(闕十字)〉而且達河龜鶴早世而?蛄延秋。元命乎?遭命乎?餘長息三日,?於變化之理。

先生姓胡氏,〈(闕六字)〉族也。代業?老,門清儒素,皆龍?世網,鴻冥高雲。但貴天爵,何?閥??始八?經仙城山,〈(闕十一字)〉有清都紫微之遐想。九?出家,十二休糧。二十遊衡山,雲尋洞府,水?溟壑。神王〈(闕八字)〉召為威儀及天下采經使。因遇諸真人,授赤丹陽精石景水母。故常吸飛根,?日魂,密而修之,〈(闕六字)〉。所居苦竹院,置餐霞之樓,手植雙桂,棲遲其下,聞金陵之墟,道始盛於三茅,波乎四許。華陽〈(闕七字)〉陶隱居傳昇元子,昇元子傳體元,體元傳貞一先生,貞一先生傳天師李含光,李含光合契乎紫陽〈(闕五字)〉。於神農之裏,南抵朱陵,北越白水,稟訓門下者三千餘人。鄰境牧守,移風問道,忽遇先生之宴坐〈(闕五字)〉隱機雁行而前,為時見重,多此類也。天寶初,威儀元丹邱,道門龍鳳,厚禮致屈,傳?於嵩山。東京大唐〈(闕二字)〉宮三請固辭偃臥,未幾而詔書下責,不得已而行。入宮一革軌儀,大變都邑。然海鳥愁臧文之享,?狙裂周公之衣,誌往跡留,稱疾辭帝。克期離闕,臨別自祭,其文曰:「神將厭餘,餘非厭世。」乃顧命?道士胡齊物,具平肩輿,歸骨舊土。王公卿士,送及龍門,入葉縣,次王喬之祠。目若有睹,泊然而化,天香引道,屍輕空衣。及本郡太守裴公以幡華郊迎,舉郭雷動,南〈(闕三字)〉開顏如生。觀者日萬,群議駭俗。至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葬於郭東之新鬆山。春秋六十有二。先生含宏光大,不修小節。書不盡妙,鬱有崩雲之勢;文非夙工,時動雕龍之作。存也宇宙而無光,歿也浪化而?蛻。豈〈(闕八字)〉乎?有?僧貞倩,雅仗才氣,請餘為銘。餘與紫陽神交,飽餐素論,十得其九,弟子元丹邱、王(闕)等,鹹素鸞鳳之儀羽,想珠玉之雲氣。灑掃鬆月,載揚仙風,篆石頌コ,與茲山不朽。其詞曰:

賢哉仙士,六十而化。光光紫陽,善與時而為龍蛇。固亦以生死為晝夜,有力者挈之而趨。劫運?落,終歸於無。惟元神不滅,湛然清都。延陵既歿,仲尼嗚呼。青青松柏,離離山隅。篆石頌コ,名揚八區。
744年-集11字解集 漢東紫陽先生碑銘T漢文委員会kanbuniinkai紀頌之 李白詩集8453